繁體中文

傳染風險解釋:剖析全球金融中的系統性威脅

作者: Familiarize Team
最後更新: August 23, 2025

傳染風險代表著金融系統或經濟中某一部分的局部衝擊、失敗或危機擴散並引發其他看似無關的行業或市場廣泛困擾的潛力。從一位資深金融分析師的角度來看,理解這一複雜現象至關重要,尤其是隨著全球市場日益交織。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概念,而是一種具體的威脅,歷史危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並且持續受到金融當局的監控。

Mechanisms of Risk Transmission

傳染通常通過可識別的渠道傳播,這些渠道從直接的金融聯繫到較不明顯的行為反應。識別這些途徑對於市場參與者和監管機構建立韌性至關重要。

Direct and Indirect Linkages

最直接的傳染形式源於機構之間的直接金融暴露。

  • 銀行間市場風險敞口: 銀行之間相互借貸,形成了一個負債網絡。一家銀行的失敗可能導致支付違約,這會在銀行間市場中產生連鎖反應,損害其對手方的流動性和償付能力。這一機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得到了明顯的觀察。

  • 多層金融網絡: 現代金融系統不是簡單的鏈條,而是涉及多個實體的複雜多層網絡,不僅僅是銀行。最近的研究強調了專注於 間接傳染 的重要性,特別是通過銀行與企業之間的聯繫(Wang et al., 2025)。這涉及到:

    • Feedback Mechanisms: Troubled firms can trigger systemic risk within the banking sector. As firms face difficulties, their equity may depreciate and their credit quality deteriorate, directly impacting the banks that lend to them (Wang et al., 2025). This can create a vicious cycle where a downturn in the real economy feeds back into the financial system.
    • Production Parameters: Sensitivity analysis reveals that factors like capital output elasticity and unit production costs affect risk transmission within these complex networks (Wang et al., 2025). A shock to these fundamental economic parameters can amplify financial stress through the bank-firm nexus.

Behavioral Contagion and Information Cascades

超越直接的財務聯繫,心理因素和信息流在加速傳染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 銀行擠兌與存款行為: 對銀行破產的恐懼可能導致 “擠兌” ,在這種情況下,存款人會同時提取他們的資金,無論銀行的實際健康狀況如何。研究表明,小型銀行存款可能比大型存款更容易受到此類傳染事件的影響,特別是與金融包容性倡議相關的存款(Canlas et al., 2025)。這突顯了風險的感知如何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甚至使基本上健康的機構不穩定。

  • 市場情緒與恐慌性拋售: 負面消息或某一市場的衝擊可以迅速侵蝕其他市場的投資者信心,即使直接的聯繫微弱。這導致了廣泛的恐慌性拋售、流動性囤積和資產價格的急劇下跌,這些現象更多是由恐懼驅動,而非基本經濟變化。

Cross-Market Spillovers

傳染不僅限於銀行業或特定資產類別;它可以跨越不同市場,造成更廣泛的系統性不穩定。

  • 航運與商品市場: 基於 GARCH-Copula-CoVaR 模型的分析顯示,航運與商品市場之間存在顯著的 多尺度極端風險溢出(Bei et al., 2025)。這項研究強調:
    • Varying Risk Transfer: The degree of risk transfer differs across various commodity sectors, implying a nuanced impact of shocks originating in one area.
    • Inter-Market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These spillovers highlight how disruptions in global trade or supply chains, reflected in shipping costs, can rapidly transmit volatility to essential commodity prices.
    • Geopolitical Risk Influence: Geopolitical event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both shipping and commodity markets at multiple scales, adding another layer of complexity to risk assessment (Bei et al., 2025). For instance, disruptions in key shipping lanes due to conflict can immediately impact energy and food prices globally.

Contemporary Drivers and Manifestations (as of June 2025)

截至2025年6月,目前的全球經濟格局呈現出一系列複雜的因素,可能會加速傳染。例如,法國金融系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國際宏觀經濟環境,特徵是極高的不確定性(法國銀行,2025年)。

Global 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幾個宏觀層面的發展正在導致風險環境的上升。

  • 不可預測的美國政策: 美國於2025年4月2日宣布的廣泛且大規模的關稅,隨後部分暫停,為全球貿易注入了重大不確定性(法國銀行,2025)。這類保護主義措施可能會引發受影響地區,特別是中國的雙邊報復措施,擾亂既有的供應鏈和貿易流動。

  • 緊張的地緣政治環境: 烏克蘭和加沙的持續戰爭,加上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爆發的公開衝突,嚴重緊張了地緣政治格局(法國銀行,2025)。這些衝突可能影響能源市場、貿易路線和投資者信心,產生潛在的傳染點。儘管自貿易戰爆發以來市場顯示出韌性,但在進一步的不利衝擊發生時,它們仍然面臨無序調整的風險(法國銀行,2025)。

  • 質疑美國金融資產的例外性: 美國政府和美國企業發行的金融資產的例外性,在2024年底仍然主導著美國股票的增值,現在正受到質疑(法國銀行,2025年)。這種觀念的轉變可能導致全球資本的重新配置以及主要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增加。

Interconnectednes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Firms

銀行與實體經濟之間錯綜複雜的網絡仍然是傳染的主要渠道。

  • 企業與銀行的聯繫: 企業與銀行之間強大的反饋機制,使得困境中的企業可以通過股權貶值和信貸惡化引發系統性風險,這始終是脆弱性的來源(Wang et al., 2025)。這種相互聯繫意味著,企業收益的重大下滑或一波企業破產潮可能迅速將壓力傳遞到銀行業。

  • 區域系統性風險: 雖然全球因素佔主導地位,但區域脆弱性也會對系統性風險產生影響。例如,2023年的一項研究突顯了中東和北非(MENA)地區系統性風險與商業銀行穩定性之間的動態,強調了特定區域的經濟和政治因素如何放大金融部門的脆弱性(MDPI,2023)。

Mitigation Strategies and Regulatory Imperatives

有效控制傳染風險需要採取多管齊下的方法,包括健全的監管框架、金融機構的主動風險管理以及國際合作。

Enhanced Stress Testing and Monitoring

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必須不斷調整他們的工具,以應對不斷變化的風險環境。

  • 加強壓力測試框架: 建議銀行加強其壓力測試框架,以更好地預測和抵禦嚴重的不利情境(Wang et al., 2025)。這包括模擬衝擊在多層網絡中傳播的影響,並納入企業與銀行之間的反饋循環。

  • 加強對企業與銀行聯繫的監測: 監管機構應加強對企業與銀行聯繫的監測,以識別從企業部門向銀行系統擴散的困境的早期警示信號(Wang et al., 2025)。這種主動的監督對於防止局部企業層面的問題升級為系統性危機至關重要。

Macroprudential Policies

超越個別機構的償付能力,宏觀審慎政策旨在保護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 資本和流動性緩衝區: 在銀行業維持足夠的資本緩衝和流動性儲備,對於應對意外衝擊提供了關鍵的防禦,能夠吸收損失並防止流動性緊縮的擴散。

  • 早期預警系統: 開發和完善複雜的早期預警系統,監測各種市場和機構中系統性風險的關鍵指標,使得在小問題演變成全面危機之前能夠及時介入。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考慮到金融市場和傳染的全球性,監管機構和中央銀行之間的國際協調是不可或缺的。

  • 資訊共享: 促進跨境監管資訊和風險評估的共享,可以提供對潛在系統性脆弱性的更全面的了解。

  • 協調政策回應: 在跨境危機發生時,協調的政策回應對於防止單邊行動加劇局勢或創造監管套利機會至關重要。

Takeaway

傳染風險在全球金融環境中仍然是一個持續且不斷演變的挑戰。截至2025年6月,複雜的多層金融網絡、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不可預測的貿易政策的交匯,凸顯了持續警惕的必要性。主動的風險管理、考慮到通過公司與銀行之間聯繫的間接傳染的穩健壓力測試,以及加強的監管監督,不僅僅是最佳實踐,而是維護金融穩定的關鍵保障。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傳染風險的主要機制是什麼?

傳染風險透過直接的金融聯繫和行為反應傳播,影響各個行業。

地緣政治風險如何影響傳染?

地緣政治事件可能會擾亂市場和供應鏈,增加經濟之間傳染的風險。

金融法規在傳染風險中扮演什麼角色?

金融法規確實可以影響傳染風險。當法規過於寬鬆時,可能會產生漏洞,使得風險行為不受控制地擴散。這意味著如果一個金融機構出現問題,其他機構可能會隨之而來,導致更廣泛的危機。因此,密切關注監管框架是防止金融世界中這些多米諾效應的關鍵。

投資者情緒如何影響傳染風險?

投資者情緒就像市場的情緒戒指。當投資者感到緊張或過於樂觀時,可能會引發資產價格的快速變化。這種情緒過山車可能導致傳染,因為恐慌性拋售或購買會從一個市場擴散到另一個市場。因此,如果人們開始感到不安,可能會引發影響多個行業的連鎖反應。

傳染風險是否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新興市場?

當然!新興市場通常穩定性較差,對傳染風險的敏感度也較高。當一個主要經濟體發生危機時,這些市場可能會更快受到影響,導致投資和貨幣價值急劇下降。這種脆弱性使得新興經濟體建立強大的金融系統以應對潛在風暴變得至關重要。

更多以以下開頭的術語 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