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解釋為什麼價格下跌不一定是好消息
曾經走進商店,心想: “哇,價格真的在下降!”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夢,對吧?我們的大腦對通貨膨脹如此敏感——那似乎不斷上升的成本——以至於廣泛的價格下跌的想法可以讓人感到如釋重負。但作為一個花了多年時間篩選經濟數據並觀察市場變化的人,我可以告訴你,雖然單一的價格下跌可能不錯,但廣泛且持續的通貨緊縮則是完全不同的情況。而這不是你希望你的經濟長期參與的遊戲。
通貨緊縮,簡單來說,是指經濟中商品和服務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下降(牛津學習者詞典,“deflation noun”)。我們不是在談論你最喜愛的小工具的暫時促銷。我們談論的是一個廣泛的、持續的下降——從食品雜貨到汽車再到住房。這就像整個經濟陷入了一個持續的折扣季節,這在理論上聽起來可能很棒,但相信我,現實要複雜得多,並且往往要不愉快得多。
所以,這個 downward spiral 是怎麼開始的呢?這通常不僅僅是一件事,而是多種因素的交匯,對價格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 需求的劇烈下降: 想像一下,每個人突然決定省下每一分錢而不是消費。也許是對未來的恐懼、工作不穩定或只是信用卡已經用到上限。當需求枯竭時,企業必須降低價格以吸引買家。這是一個經典的供需壓縮。
供應過剩的壓倒性問題: 有時,問題不在於缺乏買家,而是單純的物品過多。想想我們在中國所看到的情況。他們的經濟一直在與此掙扎,價格已連續六個季度下跌,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可能等同於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創紀錄通縮潮(《商業標準》,“中國持續通縮對世界的意義”)。他們擁有巨大的生產能力,某些行業甚至可能存在產能過剩,這使得他們在出口商品時全球價格下跌。例如,高盛的一位經濟學家強調需要為地方官員的評估和晉升建立"不同的激勵結構",以解決中國的這些產能過剩問題(CNBC,“中國連結通訊”)。這是一個跨越國界的系統性問題。
-
技術飛躍: 雖然通常是正面的,但快速的技術進步有時會帶來通縮。新技術通常使生產成本更低且更高效,允許以更低的價格提供商品和服務。想想平面電視過去的價格與現在的價格有多大差異!
-
縮減的貨幣供應: 流通中的貨幣減少意味著購買力下降,這可能導致價格下跌。中央銀行通常會試圖防止這種情況,但有時經濟力量過於強大。
這裡變得棘手。雖然便宜的商品聽起來很吸引人,但持續的通貨緊縮會引發一連串的反應,可能會使經濟陷入困境。這有點像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 對消費者來說,是 “觀望” :
- 延遲消費: 如果您預期您的新車甚至洗衣機下個月會更便宜,那麼為什麼今天就要買呢?這種 “觀望” 心態使經濟活動陷入停滯。
- 增加的實際債務負擔: 這一點微妙但痛苦。如果你在抵押貸款上欠下 $100,000,而價格(以及工資)正在下跌,那麼這筆債務在實際上變得"更昂貴"。你的收入可能會縮減,但你的債務本金卻不會。
對於企業來說,這是一場向下競爭的賽跑: * 收入和利潤縮減: 當價格下跌時,企業賺的錢會減少。這是簡單的數學。這對他們的底線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 削減成本與裁員: 為了生存,公司削減成本。這通常意味著減少員工工時、凍結工資或可悲的裁員。員工收入減少意味著消費者支出更少——這進一步推動了通貨緊縮。 * 停止投資: 如果無法盈利地銷售現有庫存,為什麼還要建造新工廠或創新新產品?企業會減少投資,這意味著沒有新工作和經濟增長。
對於經濟來說,這是停滯: * 經濟收縮: 隨著支出、投資和就業的下降,整個經濟縮小。我們稱這為衰退,或在嚴重情況下稱為蕭條。 * 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挑戰: 中央銀行發現其刺激經濟的常用工具效果減弱,因為名義利率無法低於零。
當通貨緊縮出現時,中央銀行通常是第一個反應者,試圖將活力注入經濟。例如,歐洲中央銀行(ECB)有一項主要任務是維持價格穩定,這意味著要對抗高通脹和至關重要的通貨緊縮(歐洲中央銀行,“貨幣政策 我們的貨幣政策聲明一覽”)。
他們使用什麼工具?
-
削減利率: 他們的第一步通常是降低利率,使企業借貸和投資的成本降低,消費者貸款的成本也降低。目標是鼓勵消費而非儲蓄。
-
量化寬鬆 (QE): 如果利率降至零且經濟仍然疲軟,他們可能會採取量化寬鬆政策,這涉及購買政府債券和其他資產。這會直接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旨在降低長期利率並提升流動性。
-
前瞻指引: 中央銀行也使用 “前瞻指引” ,本質上是傳達他們未來的政策意圖,以影響市場預期並鼓勵當前的支出。我們已經看到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和副行長路易斯·德·金多斯討論他們的貨幣政策決策,向記者解釋他們的做法,這是該策略的一部分(歐洲中央銀行, “最新的歐洲央行新聞發布會” )。
儘管有這些努力,對抗根深蒂固的通縮可能是非常困難的,正如中國最近的經驗所突顯的那樣。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已承諾將採取更多措施來支持增長並減輕價格下跌,並使用了多年來最直接的語言(《商業標準》,“中國持續通縮對世界的意義”)。這正好顯示了這種特定經濟病症是多麼的固執和頑固。
雖然通貨緊縮及其經常帶來的衰退可能很艱難,但並非一切都是絕望和陰霾。一些企業和職業實際上能在這樣的環境中蓬勃發展。想想看:當資金緊張時,人們會改變他們的消費習慣。
-
會計師: 企業仍然需要管理他們的帳簿,也許在情況緊張時更需要這樣,因為他們需要優化每一分錢。
-
醫療服務提供者: 疾病不會因經濟因素而中斷。人們總是需要醫療護理,使這個行業顯得格外堅韌。
-
財務顧問: 當市場波動且人們擔心他們的儲蓄時,他們通常會尋求專家的指導。
-
汽車修理店: 人們傾向於修理舊車以節省金錢,而不是購買新車。
-
雜貨店: 無論經濟如何,人們仍然需要吃東西。
-
特價和折扣商店: 每個人都喜歡優惠,尤其是在預算緊縮的時候。以價值為導向的零售商在經濟衰退期間通常會看到客流量的增加。
Investopedia 列出了會計師、醫療服務提供者和財務顧問等職業,這些職業即使在經濟困難時期也往往能夠蓬勃發展(Investopedia,“9 Businesses and Professions That Thrive in Recessions”)。這提醒我們,即使在艱難的時期,總有一些具有韌性和機會的領域。
經過多年觀察經濟週期的起伏,我最大的收穫是:理解通縮不僅僅是經濟學家的事。這對於任何試圖管理財務、規劃職業或甚至只是做出明智購買決策的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雖然適度的創新驅動的價格降低是可以接受的,但廣泛且持續的通縮則預示著深層次的問題,這可能導致重大的困難。
中央銀行不懈努力以防止這種情況,目標是達到低且穩定的通脹甜蜜點——有點像以穩定的速度駕駛汽車,不快也不慢。作為個體,了解這些經濟潮流可以幫助我們做好準備、適應,甚至找到機會,無論經濟風向如何變化。
參考文獻
經濟中造成通貨緊縮的原因是什麼?
通貨緊縮是由於需求下降、商品過剩、技術進步或貨幣供應縮減所造成的。
中央銀行如何應對通貨緊縮?
中央銀行通常會降低利率、實施量化寬鬆並使用前瞻指引來刺激經濟活動。